-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 站内搜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及时、准确、权威的新闻信息和防护用品一样,成为至关重要的“刚需”。许多新闻工作者踏上逆行征途,不分昼夜奔波在抗疫第一线,记录下这段特殊的历史。其中,就有新华社多位女性的美丽身影。
守土,湖北“围城”
1月初,新华社湖北分社分党组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疫情报道和防疫工作,决定成立由社长唐卫彬任组长的报道工作领导小组。平日里大家眼中的“美女战士”唐卫彬坚定地说:“在生死考验面前,我们必须选择当战士、勇士!宁可倒下,也绝不当懦夫、逃兵!”她带头退票放弃春节休假,冲锋在报道和防疫工作最前线,积极与省市各方面协调工作,带领融合报道团队采访武汉市市长,向省市有关部门和重点医院负责同志核实关键信息,经常研究审核重点报道到凌晨。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廖君在火神山医院采访
“从去年12月30日采写新华社第一条反映新冠肺炎的参考稿件到现在,我一直在抗疫一线战斗,每天高强度、忙碌的工作让身体十分疲惫。”分社女记者廖君在凌晨写下这些文字。廖君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是一名医生的妻子,却没时间照顾家人,也没时间被家人照顾,因为从疫情第一天开始,他们就各自战斗在防疫第一线。凌晨收工回家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就连见面说话都很“偶尔”。
记者喻珮和饶饶是一对夫妻,他们干脆在分社大院里租了间房子住了下来,孩子另托付家人照顾。“日常生活保障问题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请问,实行更严封闭管理后,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如何保障?”这是喻珮参加政府新闻发布会视频连线时提出的问题。她说,发布的不仅是信息,更是信心。这几日,可以感觉到新闻发布会展现出更加坦诚和开放的姿态,回应大家从线下到线上的关切。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媒体同行们也只能通过5G网络,而不能到现场。她许下了一个愿望:“疫情宣告结束之际,我要摘掉口罩,和所有并肩战斗的同行一起,早早到达那块蓝色幕布背景的新闻发布厅,打开电脑,等待发布振奋人心的消息。”
在采编人员突击前线的时候,保障人员也舍小家顾大家。53岁的龙军,这个刚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瘦弱女同志,和服务中心同事每天念叨和奔波的中心就是“买买买、抢抢抢、发发发、送送送”——防控装备、预防药品、生活物资、食堂餐饮,样样需要她操心。此外,总社支援、地方捐赠、自行采购……大箱小盒成百上千地收进来,她一个个拆好装好再发放到每位职工手上,有时还要突破交通管制去主城周边的江夏、新洲等地采购紧缺用品。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以来的每一天,龙军身上的衣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半夜回到家里浑身都疼,但她没有一句抱怨。
难忘,“火线”入党
2020年2月20日,新华社音视频部记者骆慧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采访广西捐赠黄冈的果蔬专列抵达
新华社音视频部骆慧是一位入党积极分子。1月18日,她从北京回黄冈探亲,疫情爆发后滞留黄冈蕲春县,她主动联系部门领导要求就近去武汉参与报道。她说:“因为我是入党积极分子,我先上!”在蕲春县滞留期间,她主动通联素材发回中英文视频稿件,组建黄冈报道组后又主动请缨参战。
骆慧采访制作的蕲春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陈阿香“最美逆行”故事的短视频,短短两天浏览量就过百万。“陈阿香这样的‘逆行者’让我对此次抗击疫情有着充足的信心。我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战。”在战“疫”中受到洗礼的她向党组织递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
骆慧在她的前方报道日记中写道:与很多从外地赶到湖北来支援一线报道的记者不同,作为当地一名普普通通的居民,我实实在在地感受着过去这一个月以来身边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在这一个月里,我克服了防护装备短缺和因交通停运而出行不便等种种困难,采访了一线医护人员、在卡口执勤的一线民警、在大山上送包裹的邮递员、在基层工作的党员,还有给武汉捐赠物品的热心人士……尝试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出镜,第一次拍摄视频、第一次在“新华FM”播报音频、第一次以摄影记者身份发表图片新闻、第一次参与“新华视点”和新华社全媒头条文字报道……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采访就是去大别山区海拔800多米的邮路上跟拍乡村邮递员一天的工作。这位年过半百的邮递员的日常工作就是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跑8个村送报刊包裹,疫情期间还替出行不便的村民免费代买生活用品。骆慧跟着邮递员一起跑了三个小时山路后,因为晕车忍不住下车吐了。然后,强忍着身体的不适,继续跟拍到邮递员傍晚下班。
参加战役报道以来,最令骆慧难忘的时刻,就是2月14日在家里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武汉前方报道指挥部临时党支部、湖北分社以及孝感、黄冈报道组的党员同志的见证下,面向鲜红的党旗庄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特殊时期,特殊的入党仪式。此次火线入党让她终身难忘,也更加坚定了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决心。
逆行,守望相助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胡浩采访孙春兰同志在武汉视察疫情防控工作
“也许,因为骨子里的新闻理想还在。”1月23日,在去往武汉空荡荡的高铁上,国内部记者胡浩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解释自己选择“逆行”的原因。胡浩是新华社总社最早一批响应号召上湖北报道前线支援的记者之一。孩子尚年幼,父母已年迈,都没有动摇她的心。
胡浩到武汉后“四处追着病毒跑”。在火神山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肺科医院等定点医院,在洪山体育馆、国博中心等方舱医院,在武汉疾控中心实验室,在集中隔离点……到处都能看到胡浩拿着纸笔采访的身影。2月15日,武汉大雪,胡浩辗转了两个定点医院、两个方舱医院、一个集中隔离点共五个地方采访。鞋子被雪水打湿了,脚冻的生疼,可她都没回驻点换双鞋,又赶到武汉市防控指挥部参加会议。连日来不停歇的工作,胡浩扁桃体发炎了。“你还是休息下吧,这要引起发烧可不得了。”身边的人劝她,她却只是向同事要了几片消炎药,二话不说,又奔赴新的采访现场。
新媒体中心叶心可作为驻外人员春节休探亲假回到家乡黄冈,刚一回来就逢疫情爆发。身处疫情中心,她迫切希望能为家乡抗击疫情贡献力量,迅速向所在部门报告了详细情况,并提出在前线参战的申请。叶心可独自深入小区社区,了解居民的衣食住行是否方便,健康状态是否得到管理;对药店、商超实地探访,了解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日常消杀和防疫措施是否到位以及新出台政策是否得到落实等。她用手机记录下来这一切,参与撰写了《农村战“疫”如何攻坚 来自湖北农村疫情防控一线的报告》等报道,把非常时期的黄冈真实的展现给全国读者。
黄冈报道组成立后,叶心可在战“疫”一线紧张工作时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在我心中党员形象早已和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画上了等号。在此次抗疫报道中,我身边的党员同事们身先士卒、勇挑重担的形象使我深受鼓舞,而各行各业战斗在一线的共产党员们的事迹也深深感染了我,让我从内心产生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强烈愿望。”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赵文君在采访途中赶写稿件
常年跑药监局对口的国内部记者赵文君随着中央指导组来到了湖北一线,辗转各地。作为母亲,她错过了女儿的十岁生日;作为记者,她成为为数不多的到曾经举办“万人宴”的武汉百步亭社区和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采访的央媒新闻人,并写下了《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应收尽收,刻不容缓》《方向:武汉!——水陆空“大通道”驰援武汉记》等多篇稿件。她说,“抗击疫情,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做一名记者更是如此。坚信疫情终将过去,风雨过后是彩虹。”
坚持,守护天使
记者守护大众,传递信息,那谁又来守护记者?来自新华社总社门诊部的女护士关悦,是其中的一员。新婚燕尔,还没有度蜜月,先主动请缨上了前线。从1月29日到武汉就位,至今已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
新华社门诊部护士关悦协助司机进行采访车消毒
这是关悦记录的一笔朴素的工作流水账:1月30日在湖北分社,手写7条(卫生)建议。2月1日以来,在分社大门口测量所有进入人员体温,同时帮采访回来的记者做消毒(衣物,器材等),协助司机师傅车辆内部消毒指导,下午协助大夫做回访,并做记录以便后期跟进或心理疏导。发现有记者穿着隔离服出入酒店,事情相当危险,马上通知办公室主任和酒店负责人,严禁此行为。下班后,帮助分社给在酒店隔离人员送饭。随时和总社门诊部沟通联系,查看药品和防护物品是否短缺。帮记者注射胸腺肽五十次左右。每天利用休息时间了解新冠疫情的专业知识及防护并笔记,以便更科学的指导记者抗疫。
致敬!每一位奋战在一线,为打败疫情做出贡献的新华女性。
( 编辑:徐雅维 送签:徐雅维 签发:徐雅维 )
威廉希尔体育_竞彩篮球投注app-【中文*官网】: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