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 站内搜索:
他一天的工作轨迹是这样的:天不亮上山,天抹黑回营地,有时夜宿牛羊圈或岩洞。什么是他最开心的事?答案很简单:圆满完成野外调查任务,研究出了成果,找到了矿。他就是唐菊兴,一名青藏高原地质找矿人。
执着的信念:为服务国家需求找铜矿
找矿!找矿!唐菊兴为什么对找矿如此执着?
准确说,唐菊兴及其团队要找的主要是铜矿。铜是我国急缺的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超过75%,被国家列为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能否找到矿,尤其是大矿,对保障我国铜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研究表明,西藏经历了大洋俯冲-大陆碰撞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既是地球科学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也是铜找矿突破前景好的重点区。1995年,唐菊兴参与导师王成善主持的“玉龙铜矿似层状矿体成矿作用定位预测研究”,研究对象就在西藏昌都。尽管在西藏地区找矿要面对一大堆困难,比如地质工作程度低、山高谷深、高寒缺氧等,但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从此与青藏高原结了缘。
中国地质学界的前辈们在教科书上告诉他,青藏高原成矿理论有三种:一是海底喷流成矿;二是大陆碰撞成矿;三是斑岩成矿作用。“这三套理论是否存在局限?不论如何,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才有可能找到新的矿藏。”唐菊兴暗自寻思。
找寻新矿不能坐而论道,更不能拍脑袋,需要脚踏实地寻查线索,需要在建立新理论基础上,找到真凭实据。而证据藏在山上的石头里。
为了寻找矿床的信息,他带着一系列矿产勘查专业问题,反反复复探访清冷静默的青藏高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持续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时刻。
第一个突破点在甲玛。2006年起,唐菊兴开始主持甲玛铜矿勘探评价工作,通过大胆破除前人“海底喷流成矿”和单一矽卡岩型矿床的认识,创立了“四位一体”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发现厚度达到200多米的世界级大矿—甲玛铜多金属矿,累计探明铜资源量超1000万吨,同时还有共伴生金305.5吨、银15840吨、钼106.2万吨。
之后,唐菊兴主持研究雄村矿床,发现了冈底斯成矿带存在大洋俯冲型铜金成矿作用,建立了斑岩铜金矿成矿模式,实现岛弧型铜金矿找矿的重大突破。紧接着,勘查评价铁格隆南矿床,突破了“强烈隆升地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难以保存”的认识,共圈定矿体6个,其中主矿体长1810米,宽1490米,为一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矿床,结束了西藏没有超大型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的历史,开辟了找矿新方向。
近20年来,唐菊兴主持和主要参与勘查评价矿床提交金属资源量 (储量) 铜3900余万吨、钼160余万吨、铅锌锑350余万吨、金854吨、银30888吨,是德兴铜矿 (亚洲最大、中国第一的露天铜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查明铜资源量的近4倍,占国家“358找矿突破行动纲领”以来我国新增铜矿资源量的75%以上。
做个“爬山匠”:唐氏模式育人才
虽是科研工作者,但唐菊兴常戏称自己是个“爬山匠”。正是一年又一年的攀登,让他征服了地质科学高峰,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培育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地质人才。
西藏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唐菊兴的工作区域大多在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他经常告诫学生,做地质工作就要吃得了苦、爬得了山,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有发言权,才会有创新的可能。
他以身作则,每年的野外工作时间从来都不低于60天,最长的一次竟连续在工作区待了200多天。针对西藏地形复杂、覆盖严重、高寒缺氧、基础地质和矿产评价工作程度低、中大比例尺地形地质资料缺乏等特点,唐菊兴团队善于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各类项目,开展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唐氏科研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大的成矿背景下深入研究点上已知矿床,再将点上深入研究的成果上升到面上形成理论,然后再由面上指导点上矿床的进一步突破。
找矿需要翻过一座又一座山,上山的时候背吃的和设备,下山的时候背标本、石头,大多重达30多公斤。尽管路途风景如画,但唐菊兴和他的团队无暇顾及。他们从一个点转战另一个点,经历的种种磨难,至今历历在目。吉普车过河陷在河水湍急的沟中,要冲到冰冷的河水中拖车。车子坏在山顶,只能忍受高寒,蜷缩在车上过夜。每当危险来临,唐菊兴总是冲在最前面。他从不允许队中藏族工作人员和学生下河,而是自己蹚着冰冷刺骨的雪水把钢缆挂在被困车辆上,然后用另一辆车把它拉出来。他说:“我是项目负责人,高原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对大家负责。另外,我在水乡长大,水性也比他们好一些。”
正是在他扎根西藏、“上山扛设备、下山背石头”的示范带动下,团队成员们个个常年奔走在青藏高原上,成为一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活力四射的队伍,涌现出宋扬、王立强、李宝龙等一批青年地质学者。唐菊兴培养博硕研究生170余名,培养了一支自然资源部科技-勘查优秀创新团队,年轻科技人员十余人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项目资助,多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
服务社会:找矿是为了人民更幸福
从三江源到雅鲁藏布江,从西藏阿里到甲玛矿区,唐菊兴用脚量遍西藏的山山水水。他相信,通过矿产勘查开发,不仅可以为我国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建立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也可以为藏区经济的腾飞和跨越式发展以及地区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多年来,唐菊兴利用西藏甲玛科学研究基地为西藏大学等高校开展教学培训,为当地人才的培育作出大量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他十分注重培养藏族技术人员,很多跟着他在野外工作过的藏族同胞都已成长为技术骨干。
不仅如此,唐菊兴还注重带动企业的科研工作,参与了西藏元泽矿业、鑫湖矿业、中瑞矿业等公司大型矿床的勘查评价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和矿山开发提供技术服务。
矿产勘查开发的经济效益是喜人的。以甲玛矿床为例,2010年7月投产至今,累计上交税金超过20亿元,近3年新增销售98.39亿元,新增利润11.17亿元,累计解决就业4545人(藏族员工778人)。
唐菊兴,这名勤奋的“爬山匠”,正背着行囊行走在为祖国寻找下一个“宝藏”的路上。
( 编辑:刘琼 送签:刘琼 签发:张桃英 )
威廉希尔体育_竞彩篮球投注app-【中文*官网】: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