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体育_竞彩篮球投注app-【中文*官网】

图片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2年第6期

以学术创新勇担党校学者使命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海青

唐爱军
来源:旗帜网2022年06月24日09:23
文字缩放:

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有一批以学术为志业、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海青无疑是这个群体中的优秀代表。

取法乎上的学术理想

自200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李海青就进入中央党校工作。“中央党校是我党的最高学府,是研究宣传威廉希尔体育_竞彩篮球投注app-【中文*官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在中央党校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进一步坚定了在求学期间就树立的学术理想:把学术作为志业,努力贡献于社会与时代。志存高远的情怀与担当已经成为推动他长期刻苦勤勉治学的内在精神动力。短期的刻苦容易做到,而“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长期功夫,如果不是把学术作为一种挚爱的志业,如果没有一种高远的追求,则很难坚持下来。他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表达过自己的学术追求:“知识分子以读书治学为业,然读书治学并非仅限于明事求理,更需追求大的境界。而达成这种大的境界的首要前提则是要有大的格局与志趣。古今中外诸多先贤伟人,之所以功业不朽,除艰苦卓绝之努力与聪慧过人之天赋以外,高远超越之人生格局必不可少。他们将个人之命运融于国家、民族、社会,心胸与天地同宽,生命与大我同在。有如此格局追求自然超越世俗,不囿于个体之私与现实功利。读书治学亦应有这样一种学术人格的自觉和自省!”他认为,基于信仰与生活体验的研究工作要求高远的目标、内心的激情、执着的毅力与全身心的奉献,没有这种内心的激情,没有这样一种理想情怀,学术研究是难有突破的,真正的学术不应带有世俗功利的色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坚持的,他的刻苦努力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乃至整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都非常出名。同事们常开玩笑说,“夜间马院一亮灯,必是海青在用功”。他曾用一首打油诗与他的同事们谈论他的学术与生活:夜夜披星戴月归,求知治学未曾悔,一书一茶一支笔,愿以寂寞纪青春。耐得住寂寞使人有足够的时间独立研究与观察,而有所执着则使人能够带着信念与精神深入研究下去。

>> 李海青在学术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广学善思的研究特点

古人云:“善学者其如海乎。”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李海青的研究特点,那就是“广学善思”。无论是听其发言,还是看其文章,都可以感觉到他的博学多才。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党史党建、社会学、宪法学、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改革问题……他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视野比较开阔。这种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对于当前的研究来说无疑极为重要。

比如,他特别强调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亟须拓宽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反映时代问题的具有整体性的理论成果,进入门槛比较高。只有对现实问题有了切实思考,并具有尽可能多的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背景,才有可能对文件语言进行深入解读。没有高度的现实关切,没有任何其他学科知识背景,或其他学科知识背景不全面,要想真正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难度很大。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整体性的理论成果,马克思本人也是横跨多个学科。所以,马克思主义学科更不能画地为牢、自我束缚,而要秉持问题驱动的原则,在与其他学科的高度互动中深化研究。

善思是他治学的另一大特点。苦功并非只是埋头读书,而是既要多学,又要善思。他认为,善思,一方面是指对于问题的长期持续思考,即所谓深思。这种深入“在思考”的状态很重要,这种状态的保持更重要。要保持这种状态有时需要静静地独处,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开拓自己心灵的一片天地,直达心灵深处。在这片领地中,思维可以尽情驰骋,问题可以自由反思。正是因为持续“在思考”,他与同事在办公室的聊天就常常变成思想碰撞的交流会。另一方面,善思本身就包括善于反思的意思。只有具有明确的反思意识与怀疑精神,对既有的理论与现实保持适度的观察间距,才能得出尽可能客观的认识与理解,研究结论才可能具有新意。当然,持续的思考也容易导致思维的疲惫,特别是夜晚持续思考会导致失眠。正如他幽默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不失眠你搞什么学问!”

丰硕创新的科研成果

李海青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研究,科研成果丰硕。他先后出版《新时代:改革再出发》 《改革攻坚阶段的利益冲突与整合》 《百年大党: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权利与社会和谐》等14部个人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 《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伦理学研究》 《哲学动态》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等各类报刊发表文章近300篇;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特别是近年来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研究,出版的两部专著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已成为该前沿领域的主要代表性学者。

基于其突出成绩,他2012年被评为中直机关第八届青年岗位能手,2014年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被评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20年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先后4次荣获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2021年荣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此外,他还高质量完成学校和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等中央部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曾参与党的十八大相关调研工作、中央相关文件材料的准备工作,所撰写的内参曾获得中央领导同志批示。

〔来源:《旗帜》2022年第6期;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编辑:贾泽娟   送签:贾泽娟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