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体育_竞彩篮球投注app-【中文*官网】

图片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期刊>>《旗帜》杂志>>2024年第8期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持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张劲
来源:旗帜网2024年09月20日11:41
文字缩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明确了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等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明了方向。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制度保障。

完善立法工作体制机制,形成高效立法工作格局

完善党领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立法活动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立法工作是国家重要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是立法工作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政治保障。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立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从而以高质量立法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实践证明,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各协调小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办发挥统揽协调作用,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党委领导”,就是党中央领导全国立法工作,有立法权的地方党委按照党中央大政方针领导本地区立法工作。“人大主导”,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各个环节居于主导地位。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神圣工作,人大主导是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基本要求。完善人大主导的立法体制机制,就是要发挥人大在编制立法规划、制定立法工作计划、成立立法工作专班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落实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组织牵头起草重要法律草案的工作规则;完善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加强法律草案的审议工作;发挥人大在立法项目征集、立法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法律草案通过前评估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政府依托”,就是考虑政府承担具体行政职能,熟悉具体行政工作和相关的难点痛点,人大立法过程中要充分征求政府意见建议,一些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可以依托政府法制部门来起草。“各方参与”,就是要拓宽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要加强立法协商,建立健全重要立法争议协调机制,推进立法联系点建设,高度重视立法全过程公众参与,确保立法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 2023年3月5日,立法法修正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维护宪法核心地位,加强法律体系统一权威

持续加强宪法全面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全面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要结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去阐释、理解和运用宪法。完善公职人员的宪法学习教育制度,抓住青少年、网民等重点群体,抓住学校、社区等重点阵地,提高宪法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我国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不断强化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为法律体系的统一权威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不断完善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制度。合宪性审查制度是新时代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统一性权威性的重要制度。十三届全国人大设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其重要职责就包括“推进合宪性审查”。2018年以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等法律草案时,都进行了合宪性审查。《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进一步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涉及宪法问题的事先审查和咨询制度”。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是保障法律体系统一性的另一重要制度。2023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除了明确法律案起草和审议过程中、备案审查工作中的合宪性审查要求,还完善了主动审查制度,将专项审查、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等制度化。除此之外,健全保障宪法实施的制度体系、加强宪法解释工作、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等,都有力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法律体系科学完备

围绕工作大局,法律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践是法律的基础。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新时代以来,立法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出台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系统修改了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法律制度;加强了网络数据、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的立法工作。新时代立法工作节奏快、覆盖广、质量高、针对性强,法律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体系化程度明显增强。以生态环境领域立法为例,2018年宪法修正案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写入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制定修改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保护以及重要流域区域生态保护等20多部相关法律,构建起更为协调、相互衔接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实践不断发展,持续提升立法的科学性完备性。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涉外领域立法的任务还有待深入推进。在重点领域立法方面,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制约方面,相关的行政程序法还需要研究、监察法还需要完善;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立法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备配套。在新兴领域立法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制度供给还不足,需要抓紧补齐制度短板。在涉外领域立法方面,虽然已经取得较大突破,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之,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来源:《旗帜》2024年第8期;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编辑:刘琼   送签:刘琼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