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 站内搜索:
2023年12月12日,零下18摄氏度,锡林郭勒,奴乃庙水站。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站点的工作人员正在乌拉盖河破冰取样。他们不停挥舞着冰钎凿冰,被肆虐的风雪装点成了“雪人”。奋战一个多小时,终于凿穿几十厘米厚的冰面,水一下从冰窟窿里涌上来……他们迅速取样、封装,送往实验室分析,确保水质变化尽在掌握,实现了“没有一个数据中断”的庄严承诺。
2023年2月19日,监测总站采样人员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开展地表水采样工作。
多年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者们牢记威廉希尔体育_竞彩篮球投注app-【中文*官网】:总书记“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的殷殷嘱托,始终以团结奋进、实干担当、精益求精的精神践行环境监测的初心使命。他们,是大自然的记录者,是生态环境的守望者,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强后盾,是共筑美好家园的重要力量。他们与时代同行,在不懈奋斗中绽放光彩。
精益求精,数据可靠可信
自1979年成立以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就肩负着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领头羊的重任,引领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奋战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最前线。
真实、准确、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顶梁柱”“生命线”,源头“保真”必须统一标准。
为了实现“一把尺子”量准监测数据的目标,监测总站质量控制与管理室正高级工程师师耀龙带领团队钻研监测计量技术难题,组织建设细颗粒物(PM2.5)、臭氧等6项生态环境部门最高计量标准。随着全国首个生态环境监测计量中心成立,生态环境监测统一了“度量衡”,就此拥有了一把“无形的尺子”。
有了数据源头“真”,还要保障质量“准”。监测总站每年生产1.8亿条监测数据,每一条呈现的数据背后,都有100条过程数据做支撑。
以颗粒物监测设备为例,除了直接的监测数据外,还有仪器温湿度、仪器电压、仪器校准系数等140多项监测设备状态参数数据监控着设备是否稳定运行。设备所有微小的活动都会在参数中体现。
诸如水质超标等情况,监测总站的数据审核员会快速核查,若确定水质“突变”,则会迅速联动地方、运维机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响应。从产出数据到数据入库,三级审核严把数据质量关,入库的数据实打实。
数据如何经得起检验?监测总站建立起国家环境监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每年开展各类检查比对近3万次,检查企业1800余家,严惩人为干扰监测数据、监测弄虚作假等行为,进一步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
截至目前,监测总站已建成包括1734个点位的国家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优化调整形成包括3646个断面的国家地表水质量监测网,布设包括2.2万个点位的国家土壤质量监测网。这些数据变成2000余份监测信息产品,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实干担当,诠释工匠精神
“走近点,看细点,问清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者们发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
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去。几年间,监测总站污染源室的全体职工攀爬了近3000根烟囱,累计攀爬高度相当于登上17座珠穆朗玛峰。他们解构近万套自动监测设备,查看自行监测原始记录十余万条,锻炼了一支技术和作风过硬的污染治理排放诊断尖兵。
持之以恒、刻苦钻研,换来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看不见的幕后,是从十几个人、一间70平方米的临时机房开始,监测总站技术人员联合科学工程团队持续迭代改进监测设备。他们研发了综合高性能空气质量预报系统,达到业务化应用国际领先,实现了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污染程度预报准确率接近80%。
广袤天地间,党旗始终飘扬在监测一线。监测总站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和生态环境监测改革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开展技术交流,牢牢守住“数据质量”和“廉洁自律”两条底线。
前进的脚步不曾停歇。入职监测总站两年多的工程师付博亚说:“在同事们身上,有一种精神始终熠熠生辉,那就是‘老黄牛’精神。他们不会因科研道路的漫长和艰辛而抱怨,不会因一时的挫折和困难而放弃。”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这就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者,他们用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践行着初心使命。
守正创新,绘就时代新篇
征程不止步,昂首更向前。
作为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龙头,监测总站承担着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任务,担负着引领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为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使命。
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标,监测总站自我加压,提出了推进监测数智化转型的总体方案和施工蓝图。数智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升级,也是组织模式、业务架构、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谋划转型过程中,监测总站始终追求一流,主动对标“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目标找差距。深入各地各部门开展调研,解决了站点智能化改造、新型感知技术应用、自动监测质量控制、行业大模型应用等方面的十余个技术难题,构建了环境空气、地表水质量监测网的4层业务流程,组织编制了40余万字的质控技术文件。
目前,监测总站已牵头形成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智化转型技术方案,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监测网络深度融合,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感知网络、技术装备、业务支撑、质量监督、基础保障的现代化水平。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美丽中国建设的蓝图已绘就,建设现代化监测体系的号角已吹响,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上,监测总站将以数智化转型推动监测的高质量发展,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奋发进取,践行环保铁军使命。
(来源:《旗帜》2025年第1期;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 编辑:孙丽 送签:钟鸣 签发:林燕 )
威廉希尔体育_竞彩篮球投注app-【中文*官网】: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